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身为江湖儿女,没一膀子力气可不行,不论习武还是打架都是苦力,想要恢复精力,无非俩字:吃,睡。
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古代豪侠都对吃非常讲究,不论山匪还是大侠,每顿饭不在面前摆上两盘牛肉枉为江湖中人。当然,古代人对营养学了解有限,但牛肉有营养在古代就是共识,各类古医书对牛肉好评如潮,称其不但益气强筋,还能补虚壮力。
正因如此,江湖豪杰们到饭馆中点牛肉的数量似乎成了衡量实力的标准:今天林冲来饭馆里切牛肉二斤,一看就是练家子;明天武松在小店用四斤牛肉就酒,众人皆曰猛;后天阮家三兄弟请客,第一件事就是在村里买十斤“花糕似的肥牛”,似乎无牛不成席。
很多朋友对此提出质疑,在宋朝根本吃不着牛肉,朝廷有禁宰令在,何人敢造次?其实禁宰令也是分情况的,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首先从远古时期开始牛就是祭祀活动中的高等祭品,我们常在史书中看到的“三牲”之首正是牛肉。与此同时,牛是农耕时期的重要劳力,理应受到保护。从西周时期开始,直到清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均禁止宰杀耕牛,如果有违反条例者,轻则罚款,重则斩首,非常严格。
那么,在宋朝这个“小说主角辈出”的时期,英雄们能否在路边小店买到牛肉呢?还真不好说,虽然有禁宰令在,但条令只是说禁止宰杀耕牛。确切点说,是健壮的,可进行劳动生产的耕牛,病牛和老牛不在此列。例如宋朝禁宰令有这么一条:“诸马牛死报本厢耆镇,即时验实开剥。”也就是说,不管全国有多少耕牛,只要这些牛年纪大了,或因病不能耕作,全都会溜进老百姓的肚子里。
况且禁宰令限制的是宰牛的人,并非吃牛肉的人,谁能保证宋朝时期有没有人从事“私宰”生意呢?牛肉既然如此美味又营养,谁又会跟肉过不去呢?从这就能看出,在宋朝还是能吃到牛肉的,只是量比较少而已。所以说在宋朝的路边小店买牛肉是完全有可能的,充其量价格有些贵罢了。
还有朋友觉得,小说中的侠客们喜欢吃牛肉是因为借助牛肉这种禁宰的牲畜向社会表达不满,以武犯禁,拿牛肉作为革命旗号。这种说法也不尽然,想要以武犯禁的侠客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行侠仗义,快意恩仇,何必跟地里的耕牛过不去呢?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并没有肉食牛,或者说肉食牛都是给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的特供。这就造成一个现象,宋朝各地因为农耕产业的发展不平衡造成各地牛肉的供应量不同,所以有些地区的牛肉卖得贵些,有些地区便宜些。小说中牛肉的烹调方法就那么几种,无非卤牛肉、酱牛肉,很少看到有人拿牛肉去炒菜,毕竟能吃到这种美食已难能可贵,哪有那么多牛肉供厨子研究新花样?
欢迎光临 (http://admin.zas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