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俄罗斯森林》二十世纪俄国现实独特的百科全书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314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14 0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苏联“无冲突论”盛行的五十年代初期,《俄罗斯森林》的出现犹如喷涌而出的一股清泉,沁人心肺。它以尖锐的矛盾冲突,广阔的生活画面、人生的哲理探讨为世人所瞩目。
  小说集中表现了维赫罗夫和格拉齐安斯基环绕俄罗斯森林而展开的矛盾冲突。格拉齐安斯基是混入革命队伍的蛀虫。他利用流行一时的极左思潮,以革命的词句,诬陷维赫罗夫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主张是限制木材生产,破坏建设,力图从政治上将对手置于死地。这个华而不实,口蜜腹剑、玩弄权木的学问受到某些人的赏识,居然青云宜上,红极一时。他在学术论争中的恶劣行径完全是由他的世界观所决定的。他一贯奉行的生活原则是个人中心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他青年时期混迹于进步学生界是为了沽名钓誉,投机革命,一旦形势有变,便向反动势力投降,不惜出卖同志以保护自己。他心目中根本不存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爱情上极端自私、虚伪。在小说中,他华美的外衣逐渐被剥去,终于露出了本相,他那不光彩的结局也是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他相对立的是维赫罗夫。他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俄罗斯森林;作为一个学者,他在森林学的园地内辛勤耕坛,以森林卫士自居,就是在逆境中也不放弃自己的观点;他为人正直、善良,甚至对批他达20 年之久的格拉齐安斯基都待之以诚,从不怀疑他的险恶用心;他乐于助人,对爱情执着、真诚。他追求的是完美、和谐;他的生活准则是无私的奉献。他们俩环绕着俄罗斯森林的论战不仅是学术观点之争,实际上也是两种世界观、两条不同的生活道路和两种道德观念的斗争。
  与展现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结合在一起的是青年一代在卫国战争期间的成长。环绕上述二条主线,作者不断插叙一些次要人物的身世和命运,如叶莲娜,佐洛图欣、克尼舍夫、佐洛金斯卡亚等等。这种多层次的结构不仅使作者将现实和历史结合起来,并使作者有可能画出一幅从二十世纪前后到四十年代将近半个世纪的俄国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画卷,反映了沙皇俄国农村的贫困和悲惨的生活,彼得堡上层社会的腐败、青年在革命浪潮中的追求与分化、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曲折、莫斯科呆卫战和敌后的斗争、青年一代在战争期间的表现,等等,因而《俄罗斯森林》被誉为“二十世纪俄国现实独特的百科全书”。
    在小说中,作者使具体的矛盾冲突和事件通过人物思想的折射而具有哲理性。从各自对待俄罗斯森休的态度来看,赫维罗夫和格拉齐安斯基的矛盾冲突没有单纯停留在社会历史意义上,它上升为美和丑、善和恶、创造和破坏的斗争。叶莲娜的离家出走,不是简单的夫妻不和或感情破裂,这是她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新的理解。维赫罗夫和波丽娅父女初次见面的谈话内容不是日常生活,而是探讨人生意义和目的;功勋的本质以及什么是人的幸福等问题。波丽娅在敌后被捕,她与德国军官凯特尔的谈话是富于哲理性的。哲理性的加强深化了小说的内容。在《俄·罗斯森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贯穿全书的俄罗斯森林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俄罗斯,是俄罗斯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不仅是美的象征,还是人类的朋友,人的保护者,是联系世世代代人们的纽带,因此作看热情讴歌俄罗斯森林,使它处于全书中心。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7 13:21 , Processed in 1.167942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