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中华] 中国有两个神奇的村子: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复制链接] [已阅至2楼]

 成长值: 33050

绿铜v3_04灰铜v1_05灰金v1_05绿银v3_04紫铜v1_05绿金v1_01绿金v3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1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这么两个村落

  一个高耸在200米垂直的悬崖之上

  村落的房屋全部用石头建造

  一个隐匿于平常所见的土壤之下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

  天上

  郭亮村

  

  太行山深处,郭亮村建筑在200米垂直的悬崖上的,位于河南辉县市,郭亮村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大多姓申。600年来,就靠720个台阶的“天梯”攀登。

  

  郭亮村最大的奇迹是横穿太行山脉的绝壁长廊——郭亮洞,这是走进郭亮村的必经之路。

  

  郭亮村海拔1700米,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小村有绝对的气势。

  

  郭亮村秀峰突兀,石径崎岖,依山顺势地架在千仞绝壁上,独特的魅力吸引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前往。

  

  昔日的郭亮村几乎与世隔绝,如今成为了中国最火热的旅行圣地之一。比如,望而生畏,令人眩晕的观光台。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之乱,赤眉军将领郭亮在此据险筑寨,抗拒刘秀汉军,被数万官兵围困在绝壁上,眼看粮草全无,郭亮心生一计,让将士们将一面鼓和一直山羊悬挂在悬崖边上的树上,被悬在山崖的山羊四蹄乱蹬,发出咚咚的击鼓声,官兵听后以为郭亮要大战,而此时郭亮率义军用绳索吊下绝壁,火速转移。两天后羊死鼓息,官兵方知上当。当地人为了纪念郭亮,起名郭亮村。

  

  天梯是郭亮的生命梯,也是郭亮的苦难梯。十三个郭亮村的汉子发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用五年时间打通一条长1250米的挂壁公路。修路没有钱,全村卖牛羊,卖药材,卖山果筹资。没有电力,没有机械,13条汉子凭手工一锤一钎的凿出1250米长,6米宽,4米高的隧道,打秃钢钎10多吨,打烂铁锤上千个。

  天下

  地坑院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黄土高原把最神奇的地方留给了河南陕县,在豫西的黄土高原上,有着这样一种民居形式——地坑窑院,当地人把它称之为天井窑院。

  

  地坑院一般为独门洞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就是一个门洞与二至三个地坑院相连。在地上看不到房舍,走进村庄,方看到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黄土高原最为独特的地下村庄。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

  

  在四壁凿挖八至十二孔窑洞,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日常出入院子的门洞。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便可以进入院子里,像进入神秘地道的一次探险。这种进入院子的方式,对习惯于地面生活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次奇特的体验。

  

  站在院子里,望着开凿的七八孔窑洞以及阔大的深深院落,很难想象挖出这样的一个地下院落,要花费多少人力。

  开挖一个这样的院落,一家人连续干上2至3年才能够完成。

  而凹在下面的地坑院,又是如何解决排水问题呢?村民解释,地面上排水,就是在地坑院的上部边沿砌起一米左右的墙,叫拦马墙,可防止雨水灌入,也可防人畜失足落入院内。而院子内的雨水,则是在院内四周走道的中间,向下挖一个浅坑,再在偏角挖一个窑井,让雨水排进去,慢慢渗入地下,还可供牲畜饮用。人的饮水,则是在门洞窑旁挖一个侧窑,向下打井取水。也或者利用通道将地面上的雨水引入用胶泥钉过的蓄水窑。

  

  这种完整自足的排水系统,在这干旱的黄土高原上解决了人们的生命之源,在建筑上不能不说它的巧妙与智慧了。

  

  在整个院落里转上一圈,这种匠心独运的构造,不能不让人赞叹民间智慧的伟大。

  

  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厚且坚硬,坚固耐用。窑洞还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冬暖夏凉。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插件设计:zasq.net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灵石 +1 收起 理由
lshen321 + 10 + 1 论坛有你更精彩!感谢您对早安的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6-12-30 10:41 | 只看该作者
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6 19:23 , Processed in 1.572124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