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阿葛叶代表作《香卡儿一生》阿葛叶代表作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307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卡儿一生》是阿葛叶在监牢里构思动笔写的,原计划写三部,阿葛叶说,在第三部里小说主角将作为一个超越一切派别、一切思想的“独立自由和完美无缺的人而死去”,但直到临终,阿葛叶也未发表第三部。小说的上部主要写香卡儿的童年和少年主活,下部主要写香卡儿的青年生活。外国殖民政府记我(香卡儿)推入死牢,死神来临前,我回忆着自己生活,许多不连贯的生活片断如潮水般涌在眼前。我从小就对什么都有一种叛逆心理,我不服家教出逃,不习惯学校约束而逃学,不进庙拜神而遭打,看不惯种姓隔离,不满贫富不均。一具死尸横着,腿断了,肚子开膛,还有一张充满痛苦微笑的脸,这就是战士扳逆的最后愤慨。就在死尸旁一对恋人拥抱着,他们正亵渎着神圣的墓地,我心灵不由震颤,人为什么变得如此低卑。在上中学时,我跟别人走上街头,高呼甘地的不合作万岁,穿上粗布服,回家烧了洋货,学习印地语,写了民族主义的剧本。上大学时,我参加志愿服务者的活动,一次冲突中,我被诬告,送进监牢,坐了十个月的牢。在监牢里,结识了一些人,他们使我相信暴力,争取祖国的解放。出狱后,一面学习,一面从事写作,并参加一个革命恐怖组织,造枪枝,发传单,组织游行..在“我”个人性格的发展里,有几位不同生活经历的女性起着重要作用。每当我叛逆受挫,灰心丧气,我姐姐萨罗斯瓦蒂的抚爱使我恢复生活勇气,但当姐姐远嫁,我又陷入孤独之中。随着年龄增大,我身体也发生了变化,一种不安经常使找产生一种渴求,渴求爱欲。正在这时,少女夏拉达闯进了我的生活。她用歌喉扣琴声迷住了我,她的美丽和甜蜜时时搏击我的心。
  双方萌发了爱情,但我始终有些恐惧,没有采取主动表示。命运的捉弄,使我们分手。为了进学院,我进拉含尔,投宿在姨妈家,表妹什茜料理我的生活。我十分想念夏拉达,假期回家找她,但人去楼空,谁也不知道她去何方。
  我邻居有一少女名叫香蒂,患重病,卧床不起。我经常去安慰她,读诗给她听。她往往给我以温暖而无声的抚触,以示报答。这个美妙而柔和的抚触,使我内心不时产生一种颤动。后来少女死去,我感到自己生活里又一次失去了爱。在马德拉斯上学时,我遇见了夏拉达,她已结婚,不美满。她责怪我,她已多次暗示爱,问我为什么不接受。阴错阳差,我丧失了生活中最珍贵的爱情果实。由于参加社会改良活动,我被学校开除,又回到拉合尔上学,与什茜朝夕相处。我一面上学,一面参加政治活动,被殖民当局逮捕。什茜一直来探监,给我以鼓励。由于失去生活依托,什茜被迫出嫁。我听到此消息,痛不欲生。出狱后,我从事文学事业,受到什茜精神和经齐上的支持。由于创作不顺,发表困难,经济每况愈下,又产生自杀的念头。什茜来到我身旁加以安慰,这一举动招来夫家的毒打,并被逐出家门。什茜就决心与我生活在一起,而我总感到一种犯罪感。俩人为了躲开舆论非难,迁到德里。我谋取一职员工作,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这期间,我参加了一个革命恐怖组织。
  什茜不仅支持而且自己也参加了一些活动,还鼓励我不要中断创作,什茜似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我,自己却卧病不起,弥留之间再次向我表示了爱和祝福。
  作品鉴赏
        整个小说主要写了两个人物,一是香卡儿(我),一是什茜。
  香卡儿是叛逆情感的化身,而什茜是理性的化身。小说并不是刻画一个以革命者面目出现的香卡儿,而是描绘中产阶级的一个个人主义的叛逆形象,他反叛宗教、家规、社会陋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一直到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印空评论家说,阿葛叶写这部小说是受《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影响,但两个主人公有着本质的不同,克利斯朵夫是一位具有强烈事业心、并有向社会恶势力作不倦斗争的人物,是具有性格发展史的形象,而香卡儿只具有反叛情绪的人,所有客观景物都是为这个反叛情感或饭逆心理的开掘服务的,这个人物形象没有性格发展史,因此写法上也不尽相同,前看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后者采用心理描写手法。此外,香卡儿既是个具有反叛情感的人,又是个软弱性格的人。他在社会、政治、宗教、婚姻和爱情等问题上既表现一种不满和反抗情绪,又显示行动上的怯儒和摇摆。他参加政治斗争不是自觉的,依靠什茜的鼓励才坚持下来,他因民族事业走上断头台,并不因此自豪反而作着忏悔性的回顾。在爱情上,他也是弱者,爱过不少女性,都由于自己的软弱而没有获得爱情的正果,比如他第一次真正爱上一个姑娘,便是夏拉达,但他始终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心迹;而对什茜的爱,已蒙上一层理性的色彩,已经没有初恋那样震颤,而保留“犯罪感”,如影相随。这种软弱性摇摆性正是中产阶级的典型性格和典型心态。什茜尽管冲破婚姻牢笼,倾心于香卡儿,但不免有道学家的味道。她用自己的生命塑造香卡儿或用牺牲和服务温贴着香卡儿的心,而这种牺牲和服务正是印度传统文化的道德积淀,所以什茜这个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有脸谱化之嫌。
  总的说来,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二三十年印度时代的风貌和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与心理特征。因而,印度文学史家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从艺术来讲,这是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没有时间连贯,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作者加入,只有香卡儿的自述,或内心独白,或自由联想。但小说的第二部似乎放弃了这种描写手段,较多地采用陈述铺叙,故事情节连贯,环绕香卡儿与什茜的爱情纠葛而展开。小说上半部用的第一人称为小说的视角,下半部用的第三人称,这种跳角,增加了叙述的变化,但小说始终没有回到监牢这个地方或绞刑前夕这个时间上,也就是说,描写不是幅射形的,而是线条形的。不过,它十分细腻地描摹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开创了印度心理小说的创作传统。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0 05:02 , Processed in 0.62329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