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黑洞,终于见到你!转发能吸走你全年霉运!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5360

紫铜v2_01灰金v1_05绿银v3_03绿铜v3_03紫铜v1_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时间4月10日21点整,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这张照片来之不易,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所谓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缩写EHT)。

从2017年4月5日起,这8座射电望远镜连续进行了数天的联合观测,随后又经过2年的数据分析才让我们一睹黑洞的真容。这颗黑洞位于代号为M87的星系当中,距离地球5300万光年之遥,质量相当于60亿颗太阳。

黑洞是不是“洞”

1915年,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宇宙中存在一种引力和密度都无限大的宇宙天体——黑洞。在它周围一定区域内,有个连光线也无法逃离的势力范围,这一势力范围叫作“事件视界”。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黑洞预言无法被证实。这一看不见、摸不着,却长久以来存在于科学家们想象和推算中的神秘天体,究竟是否存在?

目前,天文学家普遍相信黑洞确实存在于宇宙之中,质量天文学家将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类:恒星级质量黑洞(几十倍至上百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几百万倍太阳质量以上)和中等质量黑洞(介于两者之间)。而且,超大质量黑洞存在于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

如何给黑洞“拍照”

欲睹黑洞“芳容”,全世界科学家翘首以待了许久,因为给黑洞“拍照”太难。

为揭开黑洞的神秘面纱,2017年,一项黑洞观测计划,即“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计划正式启动。

黑洞本身的确是不发光的,但是这种被极度压缩的完全黑暗的天体,因为强引力的特性可以让时空弯曲,并吞噬周围的气体。在此过程中,气体的引力能转化成热能,气体的温度变得很高,进而发出强烈的辐射。而在这些明亮的气体衬托下,黑洞会产生一个黑洞剪影,这一剪影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

剪影和发光的气体之间会有一个分界,也就是事件视界。事件视界比黑洞阴影的尺寸小,大小约400亿千米视界之内,我们无法看到,但对事件视界进行拍照,黑洞的样子也就勾勒出来了。

按照EHT计划,全世界200多位科学家组成空前庞大的“战斗阵营”,利用全球多地的8个亚毫米射电望远镜及其阵列,组成一个虚拟的望远镜网络,即“事件视界望远镜”,同时对黑洞展开观测。

何以如此兴师动众?

因为黑洞距离我们太过遥远,无论哪一单个望远镜都只能望洋兴叹。形象点说,望远镜若想看到黑洞的事件视界,好比我们人类站在地球去看月球上的一个橙子。困难程度可想而知。M87中心的黑洞质量巨大,又相对接近我们,是地球上看过去角直径最大的黑洞之一,也因此成为EHT的一个完美目标。

“事件视界望远镜”的分辨率可以达到多少?一般来说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要想看清楚黑洞视界面的细节,视界面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要达到足够高才行。为此,EHT观测使用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观测波段是1.3毫米。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同步观测,同时利用地球自转,形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分辨率约20微角秒。

虚拟望远镜成功组合只是第一步。这些望远镜分布在各种具有挑战性的高海拔地区。在平原上由于信号弱不适合观测,这些望远镜所在的地区大多是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区,空气稀薄,若在上面连续观测,对工作人员来说是项挑战。

但是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天气。因为只有这8个望远镜及其阵列同时顺利观测到黑洞,才能达到最高的灵敏度和最大的空间分辨率。而现实是,留给科学家们观测的窗口期非常短暂,每年大约只有10天。

“以夏威夷地区为例,去年有两次观察期,天气很好,非常适合观测。”研究人员说。

多次独立的EHT观测通过多个校准以及不同的成像方法均揭示了一个环状的结构及其中心的暗弱区域,即黑洞阴影。

“黑洞就像沉浸在一片类似发光气体的明亮区域内,我们预期黑洞会形成一个类似阴影的黑暗区域。这正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可我们以前从未见过。”EHT科学委员会主席、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海诺·法尔克说,“这个暗影的形成,源于光线的引力弯曲和黑洞视界对光子的捕获。暗影揭示了黑洞这类迷人天体的很多本质,也使得我们能够测量M87中心黑洞的巨大质量。”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7 06:08 , Processed in 0.75281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