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的4月21日, 一部名叫《福尔摩斯二世》的黑白默片,在美国各大电影院上映。 但是,冲着福尔摩斯这个名字, 满心以为自己能够看一部悬念重重的侦探片的观众们, 等走进电影院,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因为这根本不是一部悬疑惊悚片, 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喜剧。 但随后,失落感就被巨大的惊喜和惊讶代替了。 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正在看一部堪称史无前例的电影! 其脑洞之新奇,动作之精彩, 简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44分钟的电影结束之后, 所有人才意识到: 自己刚刚看了一部神作。 而缔造这部神作的导演,编剧,主演,制片,剪辑,都是同一个人。 他的名字,叫巴斯特·基顿。 而他还有一个在影迷圈更加广为人知的称号: 冷面笑匠。 1895年10月4日, 巴斯特·基顿出生于美国的一个杂耍家庭。 在他还很小的时候, 有一天,他慈祥的老父亲忽然对他说: 儿子啊,你长大后还是跟着爸爸做杂耍吧。不然就凭你这张脸,去哪儿也找不到工作啊。 你不能怪基顿同学的爸爸, 因为巴斯特·基顿同学,长了一张天生的臭脸...... 从基顿同学从小到大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 他的表情呆滞,双瞳无神。 不但跟别人合影, 都常常一脸无悲无喜,甚至多少有点苦大仇深。 就算是在戏里, 他也几乎全程都是顶着那么一张毫无生机的面瘫脸。 左一为老年的巴斯特·基顿 这样一幅尊荣,拍鬼片影单猫觉得他兴许还能胜任, 拍喜剧片? 确定真能把人逗乐吗? 但事实上,巴斯特·基顿却是美国默片时代,和卓别林并驾齐驱的两大喜剧大师。 甚至在很多人眼中, 他是比卓别林更不可替代的喜剧之王。 巴斯特·基顿(左一)和卓别林(右一)的合影 在电影《戏梦巴黎》里,导演贝托鲁奇借片中的两位主人公,说了这样一段话: “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无法比较” “是因为卓别林无与伦比吗?” “不,是因为基顿无与伦比。” 那么,巴斯特·基顿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在大批和基顿合作过的工作人员里, 曾有这样一句话被广泛流传: “拍完电影他还能活下来,真是奇迹。” 没错, 心脏不好的人要是在片场目睹过基顿是怎么拍戏, 可能真的有可能被当场吓晕过去。 因为这个人拍起戏来,实在是太不要命了! 基顿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玩命。 他常把主人公置于一种看似极其危险的场景里,
再借助一次次化险为夷,一幕幕虚惊一场,
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在开头影单猫提到的那部《福尔摩斯二世》里, 基顿同学就在电影中向观众们展现了大量不要命的动作。 比如这一幕, 基顿同学居然从两层高的楼顶抱着道口栏杆精准地掉到车子里。 在那个没有特效,不用替身的年代里, 你能想象他到底是如何拍出这样惊心动魄却又充满喜感的画面的吗? 而最令影单猫拍案叫绝的, 还是片中基顿同学坐在一辆无人驾驶的摩托车把手上, 一路驰过车水马龙的路口, 驰过断桥, 驰过铁道...... 在将近100年后, 影单猫还是会被《福尔摩斯二世》里的这些动作戏惊讶到目瞪口呆, 更别说是当年的那些观众了。 于是,这些匪夷所思的动作戏, 也成为了基顿在默片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他在片中靠着这一个个充满戏剧性的化险为夷,在取悦了无数观众的同时, 也影响了许多后来的电影人。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度在好莱坞被称为“巴斯特·基顿第二”的成龙。 来,影单猫带大家看几张对比: 成龙曾明确说过, 巴斯特·基顿是自己的偶像。 在成龙的作品里, 你同样能看到他是如何用一个个初看险象环生,再看化险为夷的场景,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没有巴斯特·基顿,很可能就没有后来这位享誉世界的功夫巨星! 遗憾的是,在当时一些人看来。 和卓别林那些深具讽刺意味的喜剧相比, 巴斯特·基顿的电影更像是一堆毫无营养的杂耍。 早在1929年,卓别林就在奥斯卡上捧回了一座小金人。 而和卓别林同时出道的基顿,居然直到1960年才第一次登上奥斯卡的颁奖舞台, 领取了奥斯卡为他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那时候,他已经随着默片时代的结束,过气快三十年了。 等到1965年,威尼斯电影节邀请他带着自己的新作参加闭幕式。 他在台上眼含热泪地说: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参加电影节,真希望这不会是最后一次。 然而仅仅三个月后, 基顿就因病在洛杉矶与世长辞。 基顿曾不止一次地说过, 他最感兴趣的事情,只有如何逗观众发笑。 他还说过一句话: 一个喜剧演员做的是滑稽可笑的事,
而一个好的喜剧演员是用有趣的方式来做事情。 所以,何必一定要从那些喜剧片中硬挖一些深度,才能证明哪部喜剧片的伟大呢? 对于一个喜剧演员来说, 赢得笑声,不就意味着赢得了一切吗?
|